top of page

警方發佈首份《網絡安全報告 2024》


警方網罪科近日發佈了首份《網絡安全報告 2024》,總結了過去一年香港的網絡安全情況。報告指出,網罪科去年共處理超過 2,500萬項網絡威脅情報,當中針對香港的情報高達44 萬項。除了網絡釣魚、殭屍網絡等攻擊外,報告強調香港機構在網絡安全方面仍存三大網絡安全漏洞,包括存取控制和配置不足、系統過時且未修補,以及欠缺威脅偵測機制


香港面對的網絡威脅

根據報告,針對香港的44萬項威脅情報中,網絡釣魚攻擊佔 65.2%,其次是殭屍網絡(17%) 和偵察攻擊(9.4%)。釣魚攻擊之所以常見,與其低成本和高效率有關,特別是近年人工智能(AI)的應用,令釣魚攻擊手法更為巧妙,增加辨識難度。


系統安全漏洞的重複利用

警方在分析過去的網絡安全事故時發現,部分機構的系統安全漏洞被黑客多次利用,而系統過時且未修補和欠缺威脅偵測機制是最常見的問題。


1. 系統過時且未修補

許多機構仍使用舊版本的系統或防火牆,這些過時系統在停止支援後,成為攻擊者的主要目標。當廠商釋出安全更新時,舊版本的漏洞會被公開,黑客可迅速利用這些資訊,攻擊未能及時更新的系統。


2. 欠缺威脅偵測機制

對潛伏威脅的監控不足,是另一個常見問題。傳統的防禦工具未能有效應對複雜的攻擊,令黑客可以長時間隱藏於系統中。

報告指出,受影響的機構平均需258日才能發現資料外洩,而涉及憑證盜用的攻擊更需292日 才能察覺,這段期間黑客可進一步竊取數據或發起更大規模的攻擊。


解決方案:提升漏洞管理與威脅偵測

面對系統過時和威脅偵測的不足,機構可以考慮採用更全面的保安措施,提升整體網絡安全水平。


1. 加強漏洞管理

-定期檢查系統狀況,及時修補漏洞,確保所有軟硬件保持最新狀態,減低被攻擊的風險。

-建立完整的資產清單,方便追蹤和管理所有設備,避免遺漏可能存在漏洞的系統。


2. 威脅偵測與回應

採用端點偵測與回應(EDR)技術,有助於即時監控端點活動,通過行為分析發現潛在威脅。

-識別異常行為:例如針對憑證的攻擊、暴力破解或釣魚攻擊等。

-縮短應對時間:透過持續監控,EDR 可協助機構更快識別威脅,減低攻擊者潛伏的機會。

-快速作出回應:一旦偵測到威脅,EDR 可協助隔離受影響的設備,阻止攻擊進一步擴散。


《網絡安全報告 2024》顯示,香港機構在應對網絡威脅時仍面對不少挑戰,尤其是系統未修補和威脅偵測不足這兩大問題,令機構更容易成為攻擊目標。要有效應對這些威脅,機構需要從漏洞管理到威脅偵測全方位提升防禦能力,確保系統安全穩定,應對日益複雜的網絡攻擊挑戰。

bottom of page